跨境电商领域硝烟再起,Temu凭借全球55个国家的市场覆盖和拼多多系的流量加持,成为国内卖家出海的新阵地。然而2025年1月1日实施的开店新规,让曾经风行的“店群模式”遭遇精准打击——同一公司主体最多仅能开设2个店铺(全托管与半托管各1个),相较此前公司主体可开设多达20个子店铺的宽松政策,堪称断崖式收紧。

一、开店流程:从资质到上架的全链路拆解
在店群受限的背景下,单店运营效率成为核心竞争力,而这一切始于合规入驻:
1. 资质准备
无论是企业还是个体工商户,均需提供营业执照与法人身份证(香港主体亦可入驻)。特别值得注意的是,销售商品必须在营业执照经营范围内,且需提供对公或法人银行卡。
2. 线上注册
通过Temu官方注册页面填写手机号、验证码等基础信息,选择主体类型后进入实名认证环节,需上传营业执照及身份证原件照片。
3. 店铺开通
审核通过后(约3个工作日),卖家需精心设计店铺名称与LOGO,提交后即进入商品上架阶段。此处建议优先上传市场爆款与高图片质量商品,价格需具备显著竞争力。
4. 成本控制
当前仍处红利期:0元入驻、0佣金扣点、0广告费。主要成本仅为1000元保证金(企业或升至2000元)及商品寄样费。而半托管模式则需缴纳1万元人民币或1400美金的高额保证金。
二、店群新规:从野蛮生长到精耕细作
2025年新规彻底重塑了店群生态:
数量限制:新注册主体店铺上限为2个(全托管/半托管各1个),旧主体已开店铺数量被冻结,仅允许在未开通另一模式时增开1店。
模式分化:全托管模式下平台包揽物流、运营与售后,适合无海外仓资源的卖家;半托管模式要求商家具备境外现货与自主发货能力,平台负责流量投放,适合成熟跨境卖家。
违规风险:试图通过重复注册(如更换手机号或主体)突破限制将触发平台“重复入驻”警示,导致审核失败。
案例:某企业原有3店铺(2全托+1半托),新规后无法新增;若仅有3个半托店铺,可特批增开1个全托店,但流程复杂。
三、紫鸟浏览器:多店合规运营的底层基建
在严控店群的背景下,紫鸟浏览器成为合规多店管理的技术支点。通过为每个账号提供独立环境指纹,有效防止因Cookie重叠导致的账号关联风险,尤其适用于同时操作全托管与半托管店铺的卖家。
其核心价值在于:
账号隔离:避免同一主体下店铺因操作交叉触发平台风控。
效率提升:统一仪表盘管理商品上架、订单处理,响应时效考核。
安全备份:店铺配置云端存储,降低本地设备故障导致的运营中断。
四、店群运营新策略:在有限店铺中挖掘无限可能
面对2店上限,精细化运营成为必修课:
双模式协同
全托管店降低运营负担,半托管店通过自主发货提升履约时效(需设置运费模板与配送区域)。例如利用半托管将美国本土49州的配送时效压缩至35天,形成竞争力。
ERP系统加持
通过ERP等工具实现库存智能预警与订单自动分发,避免因人工操作超时引发违规。系统可同步多站点数据,为选品优化提供决策依据。
垂直类目深耕
放弃“铺货”思维,聚焦细分品类。例如家居类卖家可搭配工具类商品形成场景化销售,提高单店动销率与客单价。
提前布局POP模式
业内消息显示,Temu或将推出第三方自运营(POP)模式,卖家需储备自主定价与营销能力。
当店群模式的“量变”路径被政策斩断,2025年的Temu战场已转向单店“质变”的较量。从紫鸟的合规多店管理到ERP系统的降本增效,工具的价值从未如此凸显。新规看似筑起高墙,实则竖起路标——引导卖家穿越粗放扩张的荒漠,踏入精耕细作的绿洲。未来属于那些以2店为支点,用数据杠杆撬动全球流量的人。